2018年龙抬头是几月几号?龙抬头的起源有什么传说

来源: 互联网
阅读

二月二龙抬头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个传统民俗,每年春节过后在民间尤其是在农村又要有一份热闹可以解闷了,舞龙开春,过了二月二地里的农活就要开始准备了。那么2018什么时候龙抬头你知道吗?龙抬头的起源有什么传说呢?下面就请看2018年龙抬头是几月几号的相关内容。

2018龙抬头在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农历二月初二。

农历二月初二,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,名曰“**节”,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。“二月二”********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,是祥瑞之物,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。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记载:“龙,鳞中之长,能幽能明、能细能*,能长能短,春分登天,秋分而潜渊。”民间说法“龙不抬头天不雨”,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。时令至二月二,大地回春,万物复苏,天地交泰,风调雨顺则为万物生长**生机。在这**人们通过各种方式,祈龙赐福、保佑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
龙抬头起源

龙掌雨水

中国民间认为,龙是吉祥之物,主管云雨,而农历“二月二”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。从节气上说,农历二月初,正处在“雨水”、“惊蛰”和“春分”之间,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。这是自然规律,但古人认为这是“龙”的功劳。而且,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**的地位,不仅是祥瑞之物,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。因此,便有了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之说。天上“龙抬头”的同时,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。此时节,大地返青,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。因此,二月二又被称为“春耕节”、“农事节”、“春龙节”,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。

天文学——角宿初露

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,但往往被人忽略。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。二十八宿中的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,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。每到二月春风以后,黄昏时“龙角星(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)”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,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,只是角宿初露,故称“龙抬头”

二月二龙抬头诗歌欣赏

《二月二日》

[唐]李商隐

二月二日江上行,东风日暖闻吹笙。

花须柳眼各无赖,紫蝶黄蜂俱有情。

万里忆归元亮井,三年从事亚夫营。

新滩莫悟游人意,更作风檐夜雨声。

译文

二月二日,是蜀中的踏青节,我*自漫步在江边。沐浴着温暖的春日、和煦的春风,我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笙歌。在这早春啊,花朵吐出了花蕊,细长如须;柳树长出了嫩叶,细小如眼,各自可爱无比。岸边,紫蝶和黄蜂在花柳间穿梭追逐,缠绵多情。客居异乡,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,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。可如今,三年来我却一直在柳营任事,不曾回乡。新滩碧波荡漾,流水淙淙。它们不能理解我的羁旅愁思之情,那盈耳不绝的流水声,听起更像午夜时檐上滴落的凄凄风雨声。

《二月二日出郊》

[宋] 王庭珪

日头欲出未出时,雾失江城雨脚微。

天忽作晴山卷幔,云犹含态石披衣。

烟村南北黄鹂语,麦陇高低紫燕飞。

谁似田家知此乐,呼儿吹笛跨牛归?

译文

太阳将出而未出的时分,大雾遮住了江城,又变成细雨霏霏。忽然天又变晴,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;云彩朵朵,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。村落间到处听到黄鹂啭鸣,麦垅间看到紫燕在上下翻飞。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此中乐趣?他们正招呼儿童骑牛吹笛把家归。

《撑腰糕》

[清] 蔡云

二月二日春正饶,撑腰相劝啖花糕。

支持柴*凭身健,莫惜终年筋骨劳。

首页 京关注 文章详情

相关推荐

关于我们 | 极速版 | 电脑版 | 客户端

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: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